盛夏時節,漫步竹海,迎風裊娜起舞的竹影與清新宜人的空氣,讓人流連忘返。
南平市素有“中國筍都竹鄉”之美譽,全市現有竹林面積652.7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643.5萬畝,占全國毛竹林總面積的10%,是我國毛竹林面積最大的設區市,擁有“中國竹子之鄉”3個、“中國特色竹鄉”2個。
竹子不僅為南平市綠色生態構筑了屏障,也成為南平市推動鄉村振興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南平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壯大二產、提升一產、拓展三產”發展思路,將“一根竹”產業納入全市“五個一”特色優勢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興竹富民效果明顯。南平市現有竹加工企業788家,其中竹加工規上企業168家,2021年實現竹產業總產值400.9億元,居全省第一。近日,南平市成功獲評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印發了《南平市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力爭到2025年全市竹產業鏈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
《竹海》 黃慶黨 攝
“一產”高效經營,
為竹產業發展“鑄就”實力
作為全球同緯度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地區之一,南平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境內的武夷山國家公園被列為全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之一,并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發展需要依托產業,創新不離生態根基。作為全國毛竹生長最適宜區和筍竹主產區,南平市竹林面積5萬畝以上的鄉鎮多達48個,占全市115個鄉鎮的41.74%。實施高效經營模式,不斷提升竹山經營生產效率和竹材原料供給能力是南平市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福建省順昌縣升升木業有限公司竹林公園 伊凡 攝
結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南平市積極推動竹山規模經營,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回收招標等形式流轉竹山,激發竹山經營活力。目前全市累計組建按股份分紅的筍竹合作經濟組織145家、面積約40萬畝。
為實現規模經營與高效經營并進,南平市依托科技特派員等制度,在全市推廣豐產竹林定向培育計劃,通過技術指導和項目標準化建設、編制《南平市豐產毛竹林定向培育技術》指導手冊、支持竹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升級改造等措施,引導筍竹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竹農等力量和社會資金參與豐產竹林建設。目前全市累計完成豐產竹林建設347.5萬畝,占全市竹林面積的54%;累計完成竹山機耕路建設3萬公里。
“十三五”以來,南平市竹林面積從2016年的628.3萬畝增至2021年的652.7萬畝,筍產量從64萬噸增至96.2萬噸,均居全省第一。
建甌市年產鮮筍達30萬噸,建成全國最大的筍市場。圖為明良食品公司員工在生產水煮筍 魏永青 攝
育好“一根竹”,更要用好“一根竹”。
培育成才的竹子,采伐后通過加工制成餐具、家具、地板、竹炭等多種形式的產品,豐富了現代人的家具生活。然而,置身于茫茫竹海,僅依托人工的采伐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此,南平市大力推廣竹山機械應用,將原本費時費力的采伐工作變得更加高效輕松。目前,全市累計建立機械化采伐隊58支,并完成5條竹山軌道機示范線建設。
此外,南平市還緊貼“以竹代塑”的市場新趨勢,大力開展竹林FSC森林認證,提升竹林質量,為竹產品拓展歐美市場爭取“通行證”。目前,全市已實施竹林FSC森林認證193萬畝。
“二產”轉型升級,
為竹產業發展“增添”動力
在南平市,通過推動技改升級來提升產能和效率已成為廣大竹企的普遍共識。“十三五”以來,南平市堅持政府主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累計投入各級財政資金4.6億元,為竹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陽龍泰竹業有限公司全自動生產線 朱宇 攝
福建新創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邵武消耗毛竹量最大的企業,在這里,毛竹被加工成竹條、竹板坯、竹筷、竹家具,甚至連竹粉都被制作成燃料顆粒。為了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公司先后引進了精刨機、激光電腦雕刻機、多功能工藝壓機等先進設備。2021年,還率先采用數控大破機破竹片,從原竹到竹片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工作效率高于5個人工,質量也更好。
從事一次性竹筷生產加工的邵武佳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則通過引進電腦數控生產設備、建設無塵包裝車間等大力提升了產品質量,經過近9年的擴產,如今已成為邵武市當地最大的一次性竹筷生產企業,日產量高達1000萬雙。
近年來,南平市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深圳浪尖集團、中國聯通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企業緊密合作,全市百余家企業參與研發各類竹工機械設備超過3000套。
中國竹產業協會在南平召開“中國竹工機械產業基地”評審認定會 南平市林業局 供圖
竹工機械的穩步發展不僅為產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最優解決方案,從采伐、運輸到破竹、碳化、高溫脫脂、雕刻、成型、后道包裝、進出倉、發貨等涵蓋竹產業全鏈條自動化生產管理,也讓南平竹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更加堅定。近日,中國竹產業協會授予南平市 “中國竹工機械產業基地”稱號。
同時,南平市還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措施賦能竹產業發展。
融入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廣應用“竹塑貸”“竹林認證貸”“筍益貸”等林業綠色金融產品,目前累計發放104筆、金額3.95億元。
融入“互聯網+”,打造“E知竹網”電子商務交易及信息互換平臺,運用區塊鏈的設計邏輯為用戶提供竹砍伐、加工、運輸、購銷以及金融服務等各環節的交易和運作,目前已上線用戶2700多戶。
……
“三產”融合推進,
為竹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近年來,南平市在穩步推進竹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竹文化作為拓展產業布局的重要抓手。
祥福竹工藝博物館是由政和縣政府資助、福建省祥福工藝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經營管理,并向全社會開放的首家竹工藝主題博物館。作為集旅游觀光、文化傳播、商業交流、產品展示、實訓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竹空間博物館,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竹文化,也能欣賞到凝聚了歷代匠人巧手妙心的竹制藝術品,還能親身體驗以竹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民俗……
政和竹博館 南平市林業局 供圖
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則將國潮元素融入到竹產品的開發當中,通過一系列極富文化內涵的新潮創作為原本單一的竹產品賦能,不僅拓寬了銷路,還提升了產品檔次,其創設的原創設計竹家居產品牌“橙舍”更是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新銳品牌。
小巧玲瓏的七巧板、正方體原本是個不起眼的玩意兒,南平宏創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洪小平卻從中嗅到了商機,通過在設計中加入“藝術氣質”贏得了不俗的銷量,創立僅3年,年產值就突破了2000萬元。
通過竹產業+文創、設計、旅游等創新作法,使一些原本只在“墻內”開花的企業打開了銷路、拓寬了市場。
政和杯國際竹產品設計大賽展廳一角 湯文娟 攝
據了解,南平市已累計舉辦了9屆竹產業工業設計大賽,吸引意大利、韓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所高校師生及百余家企業參加,征集設計作品2.96萬件,構建了以竹企業為主體的國際化創新體系。福建省竹木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竹產業協會竹家居與裝飾分會先后落戶南平。
如今,南平市已有竹地板、竹工藝品、竹家具、竹工機械等十幾個類別上千種產品,廣泛銷售到全國各地及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知名品牌宜家更是將產自南平的竹置物架、竹桌椅等小件生活家具納入旗下包銷。
此外,南平市還積極探索竹林碳匯項目開發,推動竹產業多元發展,在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達成全國首筆竹林碳匯項目,交易額達124.2萬元。同時,創新“碳匯+金融”“碳匯+司法”“碳匯+會議”等碳匯交易模式,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