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昭通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昭通市委市政府彝良現場辦公會、彝良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彝良縣立足特色、兼顧優勢,積極構建“4+N”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體系,截至2021年底,全縣竹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1億元,竹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已經成為彝良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貝”。
竹產業是彝良縣的四大富民產業之一。近年來,彝良縣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工作思路,以提升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程度入手,在確保項目區內群眾收入不減的情況下,對原有管理比較粗放、產量較低、效益不高的竹產業基地開展低效竹林改造,并逐步完善產業道路及管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投入、提高產出,助推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竹農增收、竹業增效,推動竹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柱產業,讓竹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為促進產品開發,拓展銷路,彝良縣加大與龍頭企業的合作,依托境內豐富的竹資源,深化竹資源的加工利用,積極鼓勵和支持巴食川珍、嵩源山野菜、云竹專業合作社等竹筍加工企業擴能增產,方便竹農就近銷售竹筍,增加種竹的經濟效益,促進全縣竹產業持續增效、竹農持續穩定增收。
彝良縣積極實施地標認證,聘請西南林業大學開展竹資源調查、彝良本土方竹新種認定和“中國方竹之鄉”命名工作,現已申報評審認定了方竹新品種“小草壩方竹”。2021年,彝良縣在6個竹筍主產鄉鎮已引種試種“小草壩方竹”1000余畝,加上“羅漢方竹”及龍拐竹等,已申報和正在申報的方竹新品種達10個,為彝良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品牌打造和申報“中國方竹之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彝良縣林草局林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黎蕓榜告訴記者:“自2016年以來,彝良縣總共實施低效竹林改造23萬畝,在‘十四五’期間,力爭再實施低效竹林改造30萬畝。下一步,將繼續按每年5萬畝的低效竹林改造目標推進,‘十四五’期間,全縣要建成高產、高效竹林50萬畝以上,每年每畝產量達600斤以上。”
截至2021年底,彝良縣已建成竹產業基地83.65萬畝,投產面積達37.5萬畝,產量達73125噸,實現總產值6.63925億元,覆蓋農戶5.5萬戶22.5萬人,戶均創收1.2萬元,引進培育竹筍加工和竹材加工企業5家,2021年實現加工產值3.47億元,全縣竹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1億元。
(文章來源:微彝良)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