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柱縣充分利用3.6萬多畝楠竹資源,引進實力企業,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的模式,支持公司與村委會、竹農簽訂楠竹林低改、訂單收購竹子協議。開展楠竹林撫育,加工竹制品。楠竹一躍成為許多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撫育竹林 就業路更穩更長
日前,記者來到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坌處鎮大山村的塘家拗坡,這里是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楠竹林底改基地。坡上人頭攢動,鋤頭揮舞,兩人一組,一人刨土,一人施肥,非常繁忙。
“我在公司的分廠上班,偶爾也來基地施肥,每月收入3500元。”在偏僻的大山村能拿到那么多工資,村民唐昌強把功勞歸結于縣里引進的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
2021年8月,在縣里支持下,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利用坌處、竹林、白市等鄉鎮楠竹資源優勢,在天柱縣境內打造楠竹低改林3萬畝,楠竹低改林為周邊村民帶來就業崗位,坌處鎮大山村的唐昌強便是其中一個。
“以前的楠竹林任其自生自滅,現在的楠竹林變成了財富林、就業林。”唐昌強說,昔日的楠竹當柴燒,現在一根楠竹賣20多塊呢。
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打造楠竹低改林帶來惠民紅利的不只是坌處鎮。近期,天柱縣地湖、 江東等鄉鎮也進入楠竹施肥的季節,解決就業300多人。
“我們自出資金60萬元,購買化肥150噸,對竹林幼林、成林實施撫育。”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董事長黃啟忠說,竹林幼林撫育側重于間伐,砍小留大、砍老留幼、砍弱留壯、砍密留疏,有助于幼林生長和更新。竹林成林撫育,主要是護筍養竹、采伐、劈山、松土、施肥、灌溉和排水、鉤梢、防止病蟲害。通過撫育措施,使竹林達到“純、密、齊、大”的豐產結構。這樣就能保證公司有源源不斷的原料,農民也得到長久就業。
加工增值 從筍到竹皆為寶
在白市鎮坪內村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竹木加工廠內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忙著趕訂單。該公司生產的茶車、托盤等楠竹產品暢銷全國市場。
一根直徑10寸的楠竹,如果賣原竹,價值不過20元左右,不超過30元,加工成家居系列、休閑系列、辦公系列等產品,價值升至 80元左右。近年來,天柱縣積極引進三旭竹木工藝品公司加工楠竹,使楠竹大都實現了全竹利用,加上電商和網絡銷售賦能,竹制品成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其價值發揮到最大限度。
目前,該公司有家具生產線一條,年產成品家具10萬套;竹托盤生產線一套,年產竹托盤30余萬件;楠竹工藝品生產線一條,年產工藝品20萬件。“我們總廠設在白市鎮坪內村原白市電站項目部空地,負責精加工。一分廠位于坌處鎮、二分廠位于江東鎮、三分廠位于地湖鄉,分廠負責粗加工。從砍竹、破竹、制條、烘干到拼板一直到成品包裝,共解決就業437人。”黃啟忠介紹,該公司在邦洞工業園區建設竹產品生產線兩條,將于12月全面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各類竹制工藝品約10萬件,年產值1.375億元,解決就業120人。“我們還計劃投資5000萬元成立竹筍加工廠,加工竹筍罐頭出口日本,我們的楠竹產業鏈就更全了!”
(圖/金可文 文/陳光昌)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