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中國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篇章。
立足“兩山理論”十五周年,回首過去
“兩山理論”提出十五載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雙縮減”、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雙減輕”,提前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長目標。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96%,其中竹林面積達到641.16萬公頃。1公頃毛竹年固碳5.09噸,1株毛竹可固土6立方米,1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同等面積的竹林較其他森林可多釋放35%的氧氣,竹林涵養水源、固碳減排的能力極大地減少了竹區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現象,同時也為我國生態文明篇章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五載來,中國林業產業實現總產值7.56萬億元,其中竹業產值接近3000億元,竹產品出口30余個國家,占全球貿易額的66%。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指導下,竹產業進入了踐行綠色發展的快速發展新時期,逐步形成由資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發到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體系,已開發出100多個系列、近萬種竹產品,廣泛地應用于建筑、裝飾、家具、造紙、包裝、運輸、醫藥、食品、紡織、化工等10多個領域。
綠水青山十五載,繼往開來譜新篇
展望未來,科技培育入農心
育良種、科學管理低產低效竹林提質增效、竹+菌、草、藥、畜等復合經營、夏筍竹資源挖掘培育,研究集成竹筍食味和安全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竹+藥與竹+菌復合經營,將科研論文寫在竹區大地上、將創新科技用在鄉村振興,用科技探索未來山區的綠色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生態環境暖人心
良好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還群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竹林靜謐、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展望未來,產業綠色轉型成大勢
綠色發展將在竹產業實踐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主要包括環境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優化、資源效率與環境效率的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等。到2030年,將實現竹業產值翻兩番,達到1萬億元;2050年,竹業達到與林產工業并駕齊驅的水平。
展望未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中國將秉承共建、共商、共享的理念,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繼續發揮好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作用,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兩山理論”的成功經驗、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將進一步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豐富的實踐案例,助力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維護全球生態安全。
展望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共識深入人心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將更快形成。尊重自然規律、維護生態平衡的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持續生動詮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新時代中華兒女追求自然財富、生態財富、社會財富和經濟財富的“心經”。拒絕奢華和浪費,追求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將成為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主流文化。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中,我們看到了“兩山”理論纖塵不染的生態世界,讀懂了“兩山”理論純凈雅致的綠色發展,更造就了“兩山”理論光輝下挺起的中國脊梁。中華民族必將堅定不移地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責任,更加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豐富生態文化,增強思想自覺、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奮力書寫詩意棲居、美麗中國的篇章。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