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竹產業。
12月7日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竹產業,為引領群眾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眼下,在大河苗族鄉落白亮村,上山管護竹子是村民冬季主要的一項農活,大家搶抓管護竹子的好時節,在興文縣林業和竹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下,開展松土、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
馬永均是落白亮村11組村民,平時只有他和妻子在家,家里的荒山荒地比較多,今年三月,他們響應號召,把荒山荒地入股給村集體資產公司造竹,變荒山為寶地。“空的土地把它利用起來種竹子,效果非常好,現在我們落白亮村的竹子長勢也非常好。”
采用農戶出土地,村資公司爭取竹種來種植的模式。
從2018年起,落白亮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以“村資公司+農戶”的模式,在該村各組大力發展竹產業。目前,村集體資產公司已流轉土地5000余畝,今年新栽竹近3000畝。
“農戶出土地,村資公司爭取竹種來種植。栽好以后,村資公司組織人統一管護,統一經營。下一步,我們就把竹產業做成落白亮村的支柱產業,把幾千畝竹產業連片發展,增加農戶的收入,壯大集體經濟。”落白亮村村主任彭開偉介紹說。
和落白亮村一樣,大河苗族鄉其他村近年來也大力發展竹產業,鄉里成立了竹產業發展中心,2017年、2018年造竹6500畝,2019年造竹5100畝,計劃2020年造竹3400畝。屆時,將實現全鄉造竹超過兩萬畝的目標,打造萬畝竹產業基地,有了產業就能更好地帶動全鄉人民增收致富。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