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竹產區出現雨雪冰凍情況,部分竹林因竹葉、竹枝及竹梢受結冰和雪壓,呈現壓彎、撕裂和翻蔸倒伏現象,竹林冰雪災害情況嚴重。本文為廣大竹區、竹農災后生產自救提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對受災竹林救治與重建方法,措施主要分為政策性措施和技術性措施兩方面。
1 政策性措施
政策性措施主要包括:
1.1 由當地政府牽頭建立竹林救助小組
竹林受災后,當地政府應及時部署,成立竹林救助小組,及時制定竹林救治與重建措施,責任到人。
1.2 發放指導手冊,推廣技術救治
在遭受冰雪災害后,挽回竹農的信心指數非常重要,由相關專家組成技術指導小組深入竹農,推廣技術救治方法,安撫民心。竹農也要及時觀測天氣預報,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的征兆,立即與地方氣象監測部門取得聯系。
1.3 為受災受損竹子尋找出路
政府針對災情,及時組織相關企業,消化利用受損竹子,盡最大程度減輕竹林災害的經濟影響。
2 技術性措施
受災較重的竹林,要在3-4年內恢復到原有的生產力水平,當前和今后2-3年內應在技術性措施方面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主要包括清除冰雪、受災竹林的處理與利用、適當施肥、護筍長竹等工作。
2.1 清除冰雪
零度以下的持續降雪,積雪不化,厚度增加,加之凍雨災害,造成竹冠枝葉大量負載冰雪,使立竹竹竿不堪重負而彎曲、倒伏、翻蔸甚至竹竿折斷、開裂,陡坡地竹林尤為嚴重。如果竹林只是遭受雪壓,可進行打雪,減少竹子損傷,但是對于凍雨冰掛竹,千萬不要去敲打、搖動,這種做法不僅效果甚微,而且冰塊掉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對于凍雨冰掛竹,正確的做法是等待氣溫升高,自然融化。
2.2 受災竹林處理與利用
(1)竹竿劈裂、折斷
有的竹子受到壓力后表現為竹竿爆裂,彎曲,甚至折斷,這些竹子大多為竹材抗壓、抗剪等力學性能較差的幼齡竹。如果竹竿劈裂折斷部位在竹冠以下,竹子通常會死亡。
對于此類劈裂折斷嚴重的竹子,都要在3月底之前清除。因為4月初,竹筍就要出土,砍去嚴重的劈裂折斷竹可以為竹筍出土和新竹生長騰出空間??持駮r,盡可能地貼近地面砍,伐樁要留得低一些。這樣既可以增加竹材長度,又便于竹林作業。
劈裂折斷的竹材屬于殘次竹,對于這些低質竹材,我們可以采取高附加值的加工技術,以殘次竹為主要原料,三年生以上的竹材按受損程度分別可用作地板、竹筷、簾席等原料;三年生以下的劈裂折斷竹,可用作造紙和制造中密度纖維板等的原料。經過合理有效利用,可使殘次竹利用率達到90%以上,附加值增加2倍左右。
(2)竹子傾斜
有的竹子傾斜甚至歪倒,竹竿傾斜的這類竹子雖然被壓歪了,但未倒地,竹蔸未拔起,竹根未裸露,一般不會死亡。傾斜竹子應當保留,讓它們為竹林發筍長竹提供養分,為竹林復壯更新發揮作用。
①輕微傾斜
輕微傾斜是指竹竿傾斜角度大于45度的竹子,竹蔸未拔起,竹根未裸露,竹子一般不會死,這類竹子能繼續利用環境中的光、熱、水、氣和礦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
②嚴重傾斜
嚴重傾斜是指竹竿傾斜角度小于45度的竹子,此類竹子竹稍彎得很低,竹蔸未拔起,竹根稍裸露,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頂部竹節的壓力將會導致竹子倒伏,竹根完全裸露。對于此類嚴重傾斜的竹子,我們通過減輕竹冠的重量,讓竹子彈起,重新直立。
處理方法為:從竹子下部第一節枝盤處數起,在第十節處用砍竹刀斜刀砍斷,大家看,竹身減輕了壓力,竹子重新豎立。
(3)竹子倒伏
有的竹子竹竿連蔸拔起倒伏于地,根系完全裸露,竹子通常會死亡。這些竹子多為壯齡竹和老齡竹。倒地竹應及時清除,以免妨礙竹林發筍長竹和撫育作業,同時避免竹竿日曬雨淋,腐爛變質而降低利用價值。處理方法為:使用手工鋸沿竹蔸上部將竹竿鋸下,采用相交鋸割法,即從竹竿兩側分別鋸割,直至相交,竹竿與竹蔸完全分離。竹冠的枝條可用特制去條工具逐一去除,然后將處理后的竹竿及時運出竹林,進行加工處理。
倒伏的竹子質量較高,可以作為正常的商品竹材進行加工,及時加工、及時銷售,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彌補災害帶來的損失。枝條可以暫時留在竹林內,等到竹葉脫落后,再將枝條運出竹林,竹子的枝條可以作為紙漿、中密度纖維板制造的原料。竹葉自然分解可以用作肥料,提高竹林的肥力水平。
2.3 適當施肥
竹林受災后,自行更新生長能力受到抑制,施肥可人為促進竹林快速恢復和重建。竹子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孢長成竹筍來完成生長的,肥料到達竹鞭,竹鞭再將養料供給給芽孢,從而加速芽孢到竹筍的生長速度。
林業專家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針對竹林受災的程度、特性,在施肥方面,集體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施肥恢復方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竹子的施肥方法。
(1)株穴法
在山坡上方,距竹竿基部30厘米處開一條半月狀的環形溝,溝深25厘米,寬15厘米,挖溝時,要小心輕挖,不要傷及竹鞭和芽孢。將100克尿素或150-200克復合肥均勻放入環形溝內,隨即蓋土,并將土壓實,以免肥料揮發、流失。這種方法叫株穴法。株穴施肥法可以防止雜草灌木與竹子爭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溝施法
在竹林中,沿山體等高線開挖水平溝,上下溝的距離2米左右,溝在竹林中分布盡可能均勻些。溝深25厘米、寬15-20厘米,溝長不限,如果坡度比較平緩、地勢較開闊,開的溝可以長一點,如果地形陡峭復雜,溝的長度就要短一點。挖溝時,如果遇到了竹鞭,要小心輕挖,注意不要把竹鞭挖斷,不要損傷芽孢,以免影響竹筍的生長。將復合肥均勻撒放在溝內,隨即蓋土,并將土壓實,以免肥料揮發、流失。這種方法叫溝施法。
(3)伐蔸法
選擇近1-2年內砍竹留下的伐蔸,3年以上的竹伐蔸組織衰敗,活力減退,不可用伐蔸施肥。用鐵杵將伐蔸內的所有隔節都打通,將尿素、碳銨等速效性氮肥100克放入伐蔸內,隨即蓋土并壓實。伐蔸施肥法的優點是減少肥料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對環境的污染。
竹林的恢復重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原有的生產力水平,執行行之有效的施肥管理方案是保障竹林恢復重建的主要措施,施肥方案是根據不同的竹林實施的,下面我們就將具體的施肥對象、施肥時間、肥料及用量告訴大家。毛竹林因出筍長竹年份的差異,可分為大年毛竹林和小年毛竹林。
①大年毛竹林
我們先來說一下大年毛竹林的施肥。大年毛竹林,是指出筍長竹數量多的年份的竹林。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的2月下旬-3月下旬施“發筍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促進多發竹筍、發大竹筍。每畝施尿素2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伐蔸法施肥。
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的夏季,在6月份施一次“長鞭肥”,促進竹鞭生長。因為竹筍是由竹鞭上的芽孢發筍長成的,竹鞭多,芽就多,就能長更多的竹子。每畝可施復合肥20千克,采用溝施法施肥。冰雪災害之后第二年秋季9-10月,施一次“孕筍肥”,每畝施復合肥20-3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溝施法施肥。施孕筍肥可以促進冬筍萌發,增加冬筍數量,提高冬筍質量,是竹林最為重要的一次施肥。若受經濟條件等因素限制,冰雪災害后的第一年,長鞭肥可不施,但第二年的孕筍肥施肥量要增加,每畝施復合肥30-40千克。受災竹林,應該按上述方法逐步施肥,循序漸進,到冰雪災害后的第三年大年毛竹林就可以恢復到原有的生產力水平。接著再看一下小年毛竹林的施肥。
②小年毛竹林
小年毛竹林是指不出筍長竹或出筍長竹數量很少的年份的竹林。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3月施一次“促筍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15千克,采用株穴法或伐蔸法施肥。“促筍肥”可以促進小年筍萌發和生長,使小年毛竹長的多一些,更粗壯一些,讓小年毛竹為竹林恢復發揮積極作用。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夏季施一次“長鞭肥”,每畝施復合肥20-3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溝施法施肥。
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秋季,也就是9-10月,施一次“孕筍肥”,每畝施復合肥20-3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溝施法施肥。這次施肥非常重要,它關系到冰雪災害之后第二年春季新竹的數量和質量,關系到能否加快提高竹林密度的速度。
冰雪災害之后第二年夏季,在有條件的地方可施一次“長鞭肥”,每畝施復合肥20-3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溝施法施肥。冰雪災害之后第三年秋季9-10月,施一次“孕筍肥”,每畝施復合肥20-30千克,采用株穴法或溝施法施肥。照此方法施肥,受災小年毛竹林到冰雪災害之后第三年,就可恢復到原有立竹密度和原有生產力水平。
(4)護筍養竹
竹子是由竹筍長成的,多留竹筍可以盡快增加受損竹林密度,增強竹林抵御災害的能力。冰雪災害之后第一年春季,出土生長,直徑在3厘米以上的竹筍都要保留,讓其長竹。受災竹林2-3年內不挖冬筍。對于小竹子,雖然個體矮小,但同樣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為竹林恢復提供養分。等到來年,大直徑新竹萌發長成,竹林密度增加后,再將這些小竹子砍去。因為竹林密度增加以后,小竹子缺乏陽光雨露,生長不良,也會枯死。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