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類植物是單子葉植物的一大族群,屬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下圖依次為浙江安吉竹海(臥虎藏龍)、江蘇宜興竹海、四川宜賓蜀南竹海,都是毛竹。
世界竹類有70余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在溫帶和寒帶,有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
中國竹類有39個屬500多種,涵蓋亞太竹區的全部屬類。全國竹子分為4個區:黃河-長江竹區、長江-南嶺竹區、華南竹區、西南高山竹區。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外,均有分布。另外,還有多元的竹林區劃:散生竹區、叢生竹區、亞高山竹區和混生竹區等。
關于竹子,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竹林七賢,鄭板橋的竹畫,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揚州個園,清明上河圖的竹作等。
竹子區分,主要是從它繁殖類型、竹稈外形和竹籜形狀特征來識別。按繁殖類型,竹分為三大類:叢生型(合軸)、散生型(單軸、合軸)和混生型(復軸)。竹子分類學上要求從竿籜、筍期、葉色、竿色等部位看。
1.叢生型:如粉單竹、慈竹、孝順竹(慈孝竹)、小琴絲竹(花孝順竹)、黃金間碧竹(青絲金竹)、鳳尾竹、佛肚竹等;
2.散生型:如剛竹、毛竹、紫竹、斑竹(湘妃竹)、金鑲玉竹、黃皮剛竹(黃皮綠筋竹)、碧玉間黃金竹(槽里黃剛竹、綠皮黃筋竹)、早園竹、烏哺雞竹、桂竹、淡竹、龜甲竹等,以上都為剛竹屬;
3.混生型:如苦竹、茶竿竹、方竹、菲白竹、菲黃竹、箬竹、闊葉箬竹、鵝毛竹等。
所謂竹籜就是主稈所生之葉,我們用毛竹竹籜包粽子(圖1、2),還有箬竹葉(圖3)、蘆葦葉等。
竹稈主要看顏色、條紋、斑點、有無變形等。比如稈紫黑色的紫竹(圖2)、有紫褐色斑點的湘妃竹(圖3)、近方形的方竹(圖4)、稈被白粉的粉單竹(圖5)、竹節變形的龜甲竹(圖6)和佛肚竹(圖7),還有小佛肚竹盆景(圖8)。
還有5個相近,名字很繞,也是看竹稈顏色、條紋的竹子,傻傻分不清,中國植物志上是醬紫描述的:
a.碧玉間黃金竹(槽里黃剛竹、綠皮黃筋竹),金竹下的栽培品種,剛竹也是,竿的溝槽為綠黃色。
b.黃皮剛竹(黃皮綠筋竹),金竹下的栽培品種,幼竿解籜后呈綠黃色,下部節間有少數綠色縱條紋,并在籜環下方還有暗綠色環帶,以后雖節間變為黃色而綠色縱條紋仍存在。
c.黃金間碧竹(青絲金竹),龍頭竹下的栽培品種。竿黃色,節間正常,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
d.金鑲玉竹,黃槽竹下栽培品種,竿金黃色,但溝槽為綠色,竿之基部有2或3節常作“之”字形折曲。
e.小琴絲竹(花孝順竹),竿和分枝的節間黃色,具不同寬度的綠色縱條紋,竿籜新鮮時綠色,具黃白色縱條紋。竿和分枝的色澤鮮明,有如黃金間碧玉,但屬于叢生竹。
當然,孝順竹是它的原變種,叢生,但竿綠色,無條紋。
另外,還可根據每節的分枝數來區分,比如箬竹屬為一枝型(闊葉箬竹、圖1),剛竹屬為二枝型(黃皮剛竹、圖2),方竹屬、苦竹屬為三枝型(其中苦竹中下部3枝,上部5-7枝、圖3),茶竿竹為三枝型的變異(圖4),慈竹屬、簕竹屬為多枝型,其中粉單竹(圖5)、孝順竹、慈竹為多枝型(主枝不突出),花撐篙竹(圖6)為多枝型(主枝突出)。
當然,竹稈的稈型高矮也可參考,分為6類:大型竹、中型竹、小型竹、矮型竹、低型竹及地被竹。
1.大型竹:竹高10m以上,如毛竹、粉單竹、慈竹、淡竹、剛竹、桂竹等;
2.中型竹:竹高6-9m,如茶竿竹、金鑲玉竹、烏哺雞竹、小琴絲竹、早園竹、孝順竹、斑竹、紫竹、黃皮剛竹、碧玉間黃金竹、黃金間碧竹等;
3.小型竹:竹高3-5m,如方竹、龜甲竹、佛肚竹、苦竹等;
4.矮型竹:竹高1-1.5m,如箬竹等;
5.低型竹:竹高0.5-1.5m,如闊葉箬竹、鳳尾竹等;
6.地被竹:竹高0.5m以下,如菲白竹、菲黃竹、鵝毛竹等。
比如低矮的箬竹(圖1)、闊葉箬竹(葉子較箬竹寬、圖2)、鳳尾竹(葉子細密,宛如鳳尾、圖3-4)、圖5菲白竹與菲黃竹葉子條紋顏色區別、菲白竹(葉有白條紋、圖6-7)、菲黃竹(葉有黃條紋、圖8)和鵝毛竹(圖9-10)。
接下來,還有叢生型的慈竹和散生型剛竹屬的剛竹、毛竹、早園竹、烏哺雞竹、桂竹、淡竹。我試著從分類學上竿籜、筍期、葉色、竿色等來區分下。先來張稈籜tuo,第四聲,稈籜是識別竹種的重要器官。
1.慈竹,多枝型(主枝不突出),頂端細長,弧形,彎曲下垂如釣絲狀,籜鞘革質,背部密生棕黑色刺毛,籜舌呈流蘇狀,基部疏被棕色小刺毛,籜片兩面被白色小刺毛,筍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
2.剛竹,全稈各節籜環突起,老竹節下有白粉環,稈籜密布褐色斑點或斑塊,先端截平,無籜耳和繸毛,籜舌紫綠色,筍期5月中旬。
3.毛竹,大型竹,籜環有毛,老竿無毛,竿環不明顯。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繸毛發達;籜舌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有波狀彎曲,初時直立,以后外翻;筍期4月,圖4、5分別為春筍和冬筍。
4.早園竹,新稈深綠色,節紫褐色,光滑無毛;籜鞘背面淡紅褐色或黃褐色,另有顏色深淺不同的縱條紋,無毛,亦無白粉,上部兩側常先變干枯而呈草黃色,被紫褐色小斑點和斑塊,無籜耳及繸毛,籜片綠色,背面帶紫褐色,筍期4月上旬開始,出筍持續時間較長。
5.烏哺雞竹,老竿有顯著的縱肋,籜鞘背面淡黃綠色帶紫至淡褐黃色,無毛,微被白粉,密被黑褐色斑塊和斑點,尤以鞘中部較密;無籜耳及繸毛;籜舌弧形隆起,兩則明顯下延,淡棕色至棕色,邊緣生細纖毛;籜片帶狀披針形,強烈皺曲,外翻,背面綠色,復面褐紫色,筍期4月中、下旬。
6.桂竹,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桿呈粉綠色,后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為棕綠色,節間長達40cm,偶可在節下方具稍明顯的白粉環;籜鞘革質,背面黃褐色,有時帶綠色或紫色,有較密的紫褐色斑塊、小斑點和脈紋,疏生脫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籜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鐮狀,紫褐色;籜片帶狀,中間綠色,兩側紫色,邊緣黃色;筍期5月下旬。
7.淡竹,新竿藍綠色,密被白粉,無毛,老竿綠色或黃綠色,節下有白粉環,籜鞘淡紫褐色至淡紫綠色,常有縱條紋,無毛,具紫色脈紋及疏生小斑點或斑塊,籜舌暗紫褐色,截形,邊緣有波狀裂齒及細短纖毛,籜片開展或外翻,平直或有時微皺曲,綠紫色,邊緣淡黃色,筍期4月中旬至5月底。
親,見過竹子開花嗎?一般來說,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后結籽,植株即枯死。民諺說“種竹千倍利,只怕竹開花”。在科學界,竹子開花被稱為“植物界神秘事件”,雖然一些竹種有60年周期定律之說,即約60年一開花,但是這個定律十分不準。
竹子花架呢?
竹類是一類再生性很強的植物,它被稱為“植物鋼筋”,剛柔并濟,用來搭腳手架。
最后,讓我們一起開啟尋竹之旅吧!!!
早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早期就有了竹編席子技術,下圖浙江余姚姆渡遺址出土的竹編席子和現在的一模一樣。
【致謝】感謝王強碩士提供的畢業論文科研圖片!
【附錄丨知竹常樂】
拉丁名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粉單竹(Bambusa chungii)、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剛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Viridis’)、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金鑲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烏哺雞竹(Phyllostachys vivax)、小琴絲竹(Bambusa multiplex ‘Alphonse-Karr’)、早園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孝順竹(Bambusa multiplex)、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黃皮剛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Robert Young’)、碧玉間黃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ouzeau’)、黃金間碧竹(Bambusa vulgaris ‘Vittat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龜甲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闊葉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鳳尾竹(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菲白竹(Sasa fortunei)、菲黃竹(Sasa auricoma)、鵝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文章來源:林草情報局)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