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標圖案整體分為標志和印章兩個部分,標志以“竹·印”為立意,“山”設計為3根竹的造型,寓意竹的一二三產和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印章蘊含“山中有竹”的意境,構竹為境,同時,印章以漢字“竹”的篆體為元素,體現“竹立方”開發、包容、和諧、共贏的發展理念和邵武立足合作共贏的國際化視野……4月10日,在由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主辦的“品牌力量·走進邵武”暨推動“武夷竹立方”公共品牌高質量發展集結行動上,福建省邵武市正式推出區域公共品牌“武夷竹立方”的新商標圖案,并為首批獲得品牌授權的企業授權。
邵武市地處福建南平武夷山南麓,竹產業是其兩大主導產業之一,被評為“中國竹家居之都”和“中國特色竹鄉”。為更好地推動當地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邵武市采取“政府主導、企業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打造了“武夷竹立方”區域公共品牌。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認為,邵武是福建省重要的竹產業基地,竹資源優勢比較突出,竹產業規模效益日漸凸顯。邵武積極統籌屬地優勢資源,打造“武夷竹立方”區域公共品牌,推動竹產業加快發展,是邵武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品牌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
小竹子做成大產業
環城皆竹也。陽春三月,一踏入邵武市,映入眼簾的就是滿目青翠的竹子以及正在拔節生長的春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如何開發利用好竹資源十分關心,他深入南平調研竹產業發展時強調,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邵武作為‘中國竹家居之都’,始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一根竹’文章,‘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邵武市委書記陳顯卿說。邵武如何“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邵武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緋紅給出的回答是:邵武市立“竹”優勢,圍繞補鏈延鏈強鏈目標,致力于全竹利用、產業出新,實現竹炭硅三大產業循環,深入推進竹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一根竹“吃干榨盡”,做“竹”文章。深挖“一根竹”,發展動能足。邵武市林竹資源豐富,是福建省四大重點林區之一,全市現有竹林面積4.49萬公頃,立竹量達到了1.35億株,年產毛竹1500萬噸。當前,邵武市擁有竹制品企業292家,數量排名福建省各縣市區第一,是全國唯一同時具備竹快銷品、竹家居兩條完整產業鏈的縣域,年產全竹家居生活用品200萬套,竹餐廚用品320萬件,竹筷380億雙,竹勺1350萬支。邵武市的竹筷胚、竹筷產量占全國的60%,各類竹刀、竹叉、竹勺、竹高爾夫球釘等產量占全國90%。“邵武目前竹產業年產值達到70億元,每公頃竹林實現產值15萬元。目前,全國有竹林面積730多萬公頃,總產值超過4000億元,平均每公頃產出約6萬元,而邵武竹林的單產要高多了,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國家竹林產業研究院院長于文吉通過算一筆賬,對邵武竹產業的發展成績贊不絕口。
推出全國竹產區首個區域公共品牌
既有傳統的竹筷、竹籃、竹家具等產品,還有新型的竹高爾夫球桿、竹自行車;既有傳統的竹文化展示,也有時下最流行的直播帶貨演播室;既有傳統的竹產品樣品展示,也有沉浸式的竹林旅游體驗……走進邵武的“竹立方”生態科技館,仿佛置身竹的海洋,這也讓記者對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作為目前全國規模大、應用場景全、科技含量高的竹產業發展平臺,“竹立方”生態科技館定位為“買全球·賣全球”,具備完善的“一站式”設計、研發、生產、定制、施工空間定制解決方案,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它是邵武精心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武夷竹立方”的有形平臺和物化載體。2021年9月,在前期規劃、多方調研、反復研討的基礎上,邵武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度謀劃和高位推動,立足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化格局,圍繞“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理念,精準定位并推出“武夷竹立方”區域公共品牌,這也是我國竹產區里推出的首個區域公共品牌。“我們始終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引領,制定‘武夷竹立方’區域公共品牌管理辦法,鼓勵企業以‘母子品牌’‘雙品牌’等形式獲得品牌授權。我們設立了1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還成立邵武市竹立方品牌運營公司,負責‘武夷竹立方’品牌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工作,并與專業運營團隊成立混改公司,專門開展供應鏈組織業務,全面增強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邵武市副市長林新長介紹說,“武夷竹立方”推出以來,品牌效應逐漸顯現。“‘武夷竹立方’既契合經濟發展的大勢,又滿足國家發展需要,是邵武市品牌發展的一把‘鑰匙’。”北京大學中國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齊國說。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黃維禮認為,邵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圍繞“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傾力打造“武夷竹立方”公用品牌,掀開了竹產業品牌發展的新篇章。下“竹”功夫發展產業,“竹”夢前行打造品牌。在“武夷竹立方”的品牌效應帶動下,集結行動舉行當天就有一大批項目簽約,而這種品牌效應還將不斷放大,助力邵武竹產業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實現“從產品向品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