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社會關注度極高的熱詞。如何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林草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兩會期間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
記者:中央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林草這個傳統性、基礎性行業有什么影響?
吳義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則生態興”“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可見,林草業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想載體,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林草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將有深遠而重大影響。
一是推動林草發展理念發生根本性變革,加快林草高質量轉型發展步伐。發展林草新質生產力,必然要求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構建完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傳統林草轉型升級和現代林草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推動林草發展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加快培育壯大林草新業態。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促進林草與新興行業的跨界融合,孵化出數字林業、智慧林業、碳匯林業、林草生物種業、林草生物質能源業、林草生物質材料制造業等新業態,成為林草高效能新質生產力的增長點。
三是推動林草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加快構建新型林草科技教育人才支撐體系。林草高質量轉型發展,必然要求建立新型林草教育、科技、人才支撐體系,加快傳統學科專業改造、新林科建設和產教融合的步伐,以科技創新引領林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記者:結合您和您團隊的研究工作,您如何認識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吳義強: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通過從技術、裝備等方面開展突破與創新,實現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先進生產力,進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我和團隊主要從事木材、竹材、農業秸稈等生物質材料綠色低碳加工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發,并進行產業化推廣。整合資源建成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在內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湖南省科研創新團隊和國家林草局科技創新團隊等國家、省部級教學科研團隊。
團隊響應國家“雙碳”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綠色發展戰略以及“以竹代塑”倡議,開展農林剩余物功能人造板低碳制造、綠色竹基功能材節能制造、農業秸稈材料化綠色低碳利用以及家具減量化設計和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創新,突破農林生物質材料綠色化、功能化、連續化、智能化生產技術,實現了綠色大家居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些都是加快推動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過渡轉化的探索與實踐。
記者:根據林草行業科技水平和發展現狀以及未來需求,您認為應當從哪些方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吳義強:首先要創新林草行業人才培養體系。高素質的從業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目前,無論是具有高級職稱的林草科技人員還是基層林草技術人員,數量和質量都不能很好適應林草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要依托林草行業高校,加快涉林草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建設一批世界一流林草學科專業,將更多林草領域專業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劃”支持范圍,培養行業科技領軍人才。同時,要擴大“基層林業特崗生”招生規模,培養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著力提升林草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其次要加大林草行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科技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推動生產力向更高級、更先進的質態演進。要緊緊抓住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業4.0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聚焦核心種源、關鍵林機裝備、合成藥物等領域,由國家部委牽頭,扶持建設一批生物育種、大家居智能制造等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未來技術學院,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林草科技戰略力量,不斷塑造林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我們還應加快推動林草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林草行業是綠色發展轉型的“先行軍”,要進一步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現代林草產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由政府主導、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在重點林草區域謀篇布局建設一批綠色產業園、綠色科技城等示范性重大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高能級的現代林草產業集群,提升林草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現代林草產業持續迭代升級。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