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川宜賓市江安縣仁和鎮鹿鳴村,綠竹環繞,小路蜿蜒。風吹林動,山間隱隱。
從原來省級貧困村,到如今“呦呦鹿鳴”,一根竹串起了鹿鳴村鄉村振興之路。
這條路上,鹿鳴村黨支部書記任敏是重要的一環。她帶領群眾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引進旅游公司合作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生活質量大幅度提升。
今年,任敏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出發前的一個多月,她愈加忙碌起來,頻繁走村入戶圍繞糧食安全、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收集民意。
從農村走出來的她,又把目光投回了農村。
圍繞竹資源發展林下經濟 壯大村集體經濟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
2018年,任敏擔任鹿鳴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彼時的鹿鳴村群眾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竹材砍伐,因采伐機具原始落后,竹區道路崎嶇等多種原因,使群眾的付出和收益落差較大。任敏在思考如何利用本土資源時,鹿鳴村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占86%的數據統計打開了她的思維。
有了點子,她利用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深挖本地資源優勢,尤其是生態優勢,把竹林改造、發展林下經濟放在了工作首位,帶領群眾加強管理,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引進旅游公司和合作社合作發展森林旅游休閑;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她積極對外聯系,2023年已與成都江安商會簽訂每年100萬的農戶產品銷售協議。
任敏認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目前,鹿鳴村有竹資源初加工、林下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鹿鳴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經達到15萬元一年,據任敏介紹,2023年村里的純凈水廠投入使用后,還將增加2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
“下一步鹿鳴村將在原有的傳統竹產業基礎上升級改造,以農文旅產業為主,以竹編制品、川南特色民宿、菜品為主打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創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任敏告訴記者,從“輸血”轉為“造血”,鹿鳴村已經有了規劃書。
當選代表是鼓勵也是鞭策 圍繞三農工作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
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后,任敏深知自己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她參加了宜賓市人大組織的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向夕佳山鎮文武社區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趙思學請教,如何更好地為基層群眾代言。
從農村走出來的她對于農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有著切身體會。“我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發現,我們農村勞動力缺乏。建成高標準農田以后,機械化率提高了,勞動力成本也就減少了,可以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提高群眾收入。”
走訪調研時,任敏也發現了面臨的問題,例如有部分永久基本農田存在分布散、坡度大等問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難度相當大。針對自己的調研成果,圍繞新時代三農工作,任敏精心準備了《關于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建議》等建議。
“我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明確建設的時限和連片建設標準,便于市縣基層加快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在建好以后,后期管護力度也要跟上,使它能充分、持續地發揮應有效益,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任敏表示,今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我將繼續學習、不斷探索,對上爭取政策,對下聯系群眾,合理開發利用家鄉資源,帶領家鄉群眾增收致富。”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