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無邊,簌簌蕭蕭。2022年9月25日,是張齊生院士逝世5周年紀念日,我們難忘這位竹材科學先驅。張齊生先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竹產業協會副會長,是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他一生孜孜不倦、探索創新,始終胸懷家國,肩負使命,踐行了一名知識分子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和擔當。時光流逝不改思念情深,張齊生院士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承。
“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課題”,這是張齊生院士做學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939年,張齊生出生于浙江省淳安縣一個偏僻的山村。這個小山村,因為地處竹業大省浙江,竹林遍地。大學畢業后,他一直從事木材加工工藝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隨著我國木材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張齊生經過長期調研發現,我國竹林資源豐富,但因為缺少竹材加工技術,竹林利用率極低。1981年,已是中年的張齊生,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從木材轉向竹材,開始進行竹材工業化利用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張齊生院士一生根植竹子加工,用小竹子撐起大產業。我國八十年代,竹子科研工作剛剛起步,為解決“竹子高溫軟化展平”這個世界性難題,張齊生率領他的團隊開始了艱苦探索,經過長期不斷研究,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發了以竹材高溫軟化為核心的竹材展平工藝,研制出成套設備,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材膠合板成套生產技術。然而,張齊生又面臨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實驗室的成果如何轉化為生產力?創造真正的經濟效益。1983年,根據初期的研究成果,張齊生先后在浙江余杭、安徽黟縣和江西宜豐,建立了三個試驗工廠,很快研制開發出竹材膠合板。可產品做出來了卻找不到用途,工廠面臨停產、工人停工的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讓他退縮,張齊生心懷對竹子的熱愛,帶著研發的產品走遍大江南北,與企業聯手開展竹材產品應用試驗,成功地解決了研究開發和應用中的技術難關。蒼天不負有心人,1987年張齊生團隊研發的竹材膠合板終于獲得社會和企業的認可,他先后在南方竹產區推廣建設30多家竹材膠合板廠, 累計生產竹木復合混凝土模板和各類車廂底板8.13萬立方米,竹木復合地板850萬立方米,累計實現利稅3.81億元。除此之外,竹木復合板還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創造產值2億多元。
之后,張齊生攻克了系列技術難關,先后開發出竹材膠合板、高強覆膜竹材膠合板、竹材碎料板、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竹木復合層積材等系列產品。張齊生院士為竹材的工業化利用開辟了一條新路,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為竹材加工利用事業作出了創造性貢獻。
張齊生院士為竹產業科研事業鞠躬盡瘁、碩果累累。他始終圍繞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研究,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專著、譯著9本。研究成果“竹木復合結構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竹材膠合板的研究與推廣”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國發明專利創造金獎;先后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張齊生院士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誨人不倦。他生前每年堅持為學生做學術報告、上黨課,諄諄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培養了一大批高級專門人才,桃李滿天下。 張齊生院士親手組建國家木質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為學校實現跨越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張齊生院士雖已離世五年,但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我國竹林資源才開始大規模進入工業化利用領域,竹產業才迎來蓬勃發展階段。當前,全國竹產業年產值已超過3500億元,預計到2035年,全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2022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世界發出“以竹代塑”倡議,利用竹材產品部分替代塑料制品,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面對竹產業發展的新使命、新機遇、新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弘揚張齊生院士熱愛祖國、根植人民、崇尚科學、鉆研竹業、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勵精圖治,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不斷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由竹資源大國向竹產業強國的轉變而不懈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