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廢棄物栽培竹蓀”規模化試種在順義區獲得成功,這也是北京地區首次規模化試種。該項目可向市場供應新鮮竹蓀、干品竹蓀、竹蓀蛋等產品,讓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提升4至8倍。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營養豐富,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是一種珍稀菌種,因為潔白的菌衣形似長裙,素有“雪裙仙子”的美譽。
工作人員檢查竹蓀生長環境,并清理雜物
在順義區,園林廢棄物有了新用途,成為菌類作物的基質。記者在趙全營鎮北郎中花木中心林地看到,一個個竹蓀蛋破殼而出,一壟壟基質中長出了漂亮的裙狀竹蓀,遠遠望去宛若一個個林間“雪裙仙子”。趁著天氣放晴,工人們一大早便來到基地,忙碌地采摘新鮮竹蓀。“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食用菌創新團隊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林下廢棄物(闊葉樹種枝條)的開發利用。今年,在趙全營、牛欄山、李橋、木林等鎮進行了林下的竹蓀示范栽培,利用林下資源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徑。”順義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孔繁建介紹。
順義區荒漠綠植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展示采摘的新鮮竹蓀
隨著竹蓀規模化試種成功,順義區形成了“園林廢棄物收集加工-栽培食用菌-菌糠回收加工-功能性有機肥”產業鏈條。在位于牛欄山鎮的北京美施美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粉碎園林廢棄物,加工成菌類種植的基質。該公司每年收購園林廢棄物4000至5000噸,主要用于制作有機肥、環保覆蓋物及還田利用。今年初,順義區農科所與北京美施美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園林廢棄物栽培竹蓀(長裙)”試驗,利用園林廢棄物(闊葉樹修剪枝杈揉碎)栽培食用菌(竹蓀)獲得成功。目前已在李橋鄉村傳奇有機農場、順義區荒漠綠植研究中心牛欄山史家口基地、北京美施美科技有限公司、北郎中菌博園進行竹蓀(長裙)試驗和示范,日前均已出菇并陸續上市。
竹蓀“開花”后猶如一件白裙
在李橋鎮鋤新農業(北京)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竹蓀長勢喜人,一壟一壟的竹蓀為該基地帶來了新的經營增長點。公司負責人趙曉輝表示:“在區農科所指導下,今年種植面積約800平方米。我們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竹蓀蛋,供不應求,經濟價值是傳統平菇的4至8倍。”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