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四川頻道1月6日電(胡旭、羅志彥、李美琪)元旦前夕,浙江農林大學竹資源利用專家余學軍教授,結束在四川宜賓3年的掛職回到杭州。返程的行囊里,他特意留出位置,帶了幾瓶“宜賓造”竹酒。10多天前,這款酒剛剛通過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的新產品鑒定。
51歲的余學軍已經和竹子打了30年的交道,從竹林培育、竹筍加工到竹材開發,他都經驗豐富,還手握多項專利。2018年,在浙川“東西協作”機制下,余學軍受邀掛職宜賓市政府副秘書長,專責推動竹產業發展,另兩位“竹教授”方偉和桂仁意也和他同行。
余學軍教授和宜賓“竹點心”(受訪者供圖)
宜賓是竹資源大市,蜀南竹海翠甲天下,但此前竹產業發展卻相對滯后。“和浙江相比,這邊的培育技術、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都還有不小差距。”初到宜賓的余學軍感受到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發展竹產業的迫切愿望,也期待在宜賓大干一場。
從竹林基地到加工企業,從種竹戶到企業家,“竹教授”們馬不停蹄地走訪宜賓有竹子的地方和與竹子相關的人,迅速摸清了宜賓竹產業的家底兒。
結合一線調研情況和竹產業發展趨勢,“竹教授”們提出,宜賓竹資源培育應由單一的紙漿原料林向筍材兩用林方向轉變,同時,竹產業發展應注重竹漿紙纖維與竹食品雙輪驅動。這一全新定位和規劃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
“屏山、筠連、珙縣,要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山竹筍產業;南溪、江安,可依托宜賓紙業大力發展竹漿紙及竹纖維產業;翠屏、長寧、興文,宜打造竹林風景線,并大力發展‘以竹代塑’產業。”余學軍說,團隊給每個縣區都因地制宜提了針對性建議。
為幫助種竹戶改變“種懶莊稼”的習慣,“竹教授”們深入林間地頭,建立示范基地推廣科學種竹。為讓山里的筍類制品從農貿市場走向城市商超,“竹教授”們牽線搭橋,幫助企業引入“無硫加工”“清水筍生產”等成熟技術。
正是在“竹教授”的技術指導下,屏山縣碧生元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和宜賓有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筍產品脫胎換骨,不僅擺上了伊藤洋華堂、盒馬鮮生等中高端銷售平臺,還遠銷韓國、日本,價格翻了好幾倍。
除了竹,宜賓的酒和茶也很有名,如何讓它們能相互借力融合發展?經過“竹教授”和宜賓當地酒企等兩年多的研發,一款結合濃香型白酒工藝的蒸餾竹酒投產,上市之后頗受歡迎,還銷往江蘇、浙江一帶。
“竹酒推出一年銷售額就達1200萬元。”宜賓尚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加枝說,“現在余教授雖然掛職結束了,但他指導釀造的竹酒留了下來。我們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把竹酒賣得更多、更好。”
此外,“竹教授”們組織力量開發的“竹紅茶”“竹點心”等也已陸續推廣上市。“目前,學校還有多支研發團隊,包括我自己帶的研究生繼續在宜賓做研發,未來將開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產品。”余學軍說,他在宜賓的竹子事業不會中斷。
在余學軍等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的支持下,宜賓市竹產業正加快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宜賓市竹產業綜合產值超過300億元,與2017年底的71.2億元相比翻了兩番。(完)
來源:新華社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