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竹靚村、依竹富村”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全鎮產業布局,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培育竹文化、做強竹產業,打造竹風景。依竹靚村,筑起生態“綠色屏障”
何家洞鎮以山地為主,獨特的山地小氣候賦予了竹類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因此,這里的竹資源豐富、竹品質優良、竹材質密度高韌性好。當地結合實際,堅持毛竹底改、以竹養竹,以荒山治理、山竹改造、退耕還竹等工作為抓手,科學規劃打造產業生態竹林。目前,鎮內13個自然村均有竹林分布,總面積73.3平方公里,占全縣竹林面積的41%,現有毛竹總立竹量2476萬根,可年產毛竹500萬根。年產鮮筍600萬斤,是全縣最大的楠竹主產鎮。2021年1月,何家洞鎮獲評“中國毛竹之鄉”。
依竹富村,毛竹產業經濟化雛形初現
在何家洞,毛竹銷售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為進一步做強竹產業,該鎮將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加工廠”的方式,引進了2家毛竹粗加工企業。其中,蔣家洞毛竹加工廠于2019年3月投產,每年可加工毛竹15萬根,年產值約800萬元;2020年招商引進的朝陽庵村鴻業竹木加工廠以生產竹碳化條、竹拉絲等半成品為主,總投資180萬元,于當年9月正式調試投產,每年可加工毛竹300萬根,年產值約6000萬元。因為生產需求量大,直接或間接參與竹產業的人數達5000余人,其中600余名貧困人口通過竹產業成功脫貧。何家洞鎮還依托竹林竹海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成龍洞藝術產業園,形成朝陽庵竹海——龍洞藝術產業園——千畝磨子嶺草場等旅游線路,對接廣西全州縣、零陵區兩地鄉村旅游,并通過旅游帶動大力發展高山茶葉、筍干(絲)、筍片、清水筍等飲品和休閑食品。現已發展農家樂20家、茶葉360畝,游客呈逐年增長趨勢。
為做大做強竹產業鏈,依托品牌優勢,該鎮今年上半年積極探索發展竹下竹蓀產業,在何家洞鎮二井江村進行試點,投資6萬余元試種3畝竹蓀,首批產出竹蓀干貨110斤,成效初顯。被譽為“草八珍”之一的竹蓀,成熟后可多次采摘,采摘期從7月持續至9月份。干貨年產量300余斤,產值8萬元左右。竹農們看到了致富的新路子,紛紛申請試種竹蓀。
下一步,何家洞鎮將充分發揮竹下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計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式的合作模式,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發展竹蓀種植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