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簡稱埃塞)地處非洲之角,面積約110萬km2。根據FAO的埃塞國家森林清查報告(2020),其森林覆蓋率約為15.7%。埃塞是人口超過1億的非洲第2大人口國家,其8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依賴于農業和自然資源的經濟活動。埃塞存在著嚴重的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2000—2013年平均每年凈損失7.3萬hm2森林。最近的研究和評估表明,目前林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已從8%增長到12%,這引起了決策者的重視,從而對林業部門的發展給予了應有的關注。由于埃塞有著豐富的竹資源及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政府已將竹產業列入優先發展領域,并迫切希望與中國合作,利用中國的技術和投資來幫助埃塞竹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竹業發展領先的國家,近年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竹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企業贏利空間變小,發展緩慢。埃塞竹產業市場雖處于起步階段但一直在增長,許多家庭將采伐的竹稈用于國內市場消費并作為現金收入來源之一。當地不同地區的竹產品企業會定期向農民收購采伐的竹稈。埃塞竹產品也越來越豐富,包括竹家具、竹建筑、竹子燃料、竹飼料、可食用竹筍等。埃塞擁有非洲最大的天然竹林和潛在的竹子種植面積,盡管目前未得到充分利用,但這一巨大資源為竹子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提供了可能,可造福數百萬農村和城市居民。
本文將在綜述現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埃塞環境、林業及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的《2019—2030國家竹產業發展策略和行動計劃》、國際竹藤組織發布的《埃塞俄比亞:竹產品的價值鏈分析和市場評估》以及埃塞來華學習交流專家的國家報告,對埃塞竹資源及其利用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并根據中國竹產業的發展經驗和當前需求,提出兩國竹業合作的潛在領域,為深化雙邊關系和推動“一帶一路”下的竹業合作提供參考。
1埃塞竹資源和竹林經營管理
1.1竹資源
根據國際竹藤組織等2017年發布的《世界竹藤名錄》,全世界共有竹類植物127屬、1 642種。全世界竹資源總面積約5 000萬hm2,約占全球森林資源的3%;年產量超過5億t,為全球經濟貢獻了600億美元以上,2019年全球竹子貿易額為30.54億美元。根據國際竹藤組織和清華大學2017年進行的基于遙感的資源清查數據,埃塞竹林總面積為147萬hm2,占世界竹林總面積的2.9%,占目前已知非洲竹林總面積721萬hm2的20%。主要竹種為高地竹(Oldeania alpina)和低地竹(Oxytenanthera abyssinica)。
高地竹占埃塞竹林總面積的15%,分布于奧羅米亞、南方民族和阿姆哈拉等州降雨量為1 500~2 000 mm、海拔為2 200~4 000 m的高地,需要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以便根莖擴展和生長,最大高度可達17 m,直徑可達13 cm。由于其可加工性強,當地手工匠可以更高效地利用高地竹。高地竹廣泛用作建筑、圍欄、竹籃、家具、竹席、農業用具。根據國際竹藤組織的工作報告《東非竹子特性》,由于高地竹具有密度高、機械性能和尺寸穩定性好,以及木質素含量高等品質,有可能成為適合結構用途的建筑材料。高黎等測定了高地竹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能,并以毛竹為對照進行分析發現,高地竹尖削度小,竹壁厚,基本密度低,干縮率較大;弦向抗彎彈性模量比毛竹高,但順紋抗壓強度、弦向抗彎強度以及順紋抗剪強度相對毛竹材較低。高地竹在原竹建筑利用和竹質人造板加工利用方面都具有適用性,在埃塞廣泛用于生產竹地板、集成材和竹窗簾、餐桌墊、竹簽等產品,顯示出作為木材替代品的巨大利用潛力。
低地竹占埃塞竹林總面積的85%,主要分布于本尚古勒—古馬茲州,生長在海拔為500~1 600 m、年降雨量在700~1 000 mm的地區,適應能力較強,既可以生長在年降雨量約600 mm的貧瘠火山土壤地區,也可以生長在高于35 ℃的高溫地區,是一種防止土壤荒漠化的優良竹種。低地竹高度可達到13 m,直徑可達10 cm,主要用作房屋、籬笆、家具及燃料。低地竹筍味道鮮美,新鮮枝葉可做飼料。根據國際竹藤組織的工作報告《東非竹子特性》,它不僅具有良好的抗彎強度,而且抗拉強度較高。因此,適用于膠合板生產、家具或建筑,同時還可以生產生物燃料和其他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纖維長度為2.14 mm,屬于長纖維,可用于生產高質量紙張。
根據LUSO Consult(1997)的天然竹林清查結果,1 hm2高地竹林平均有5 869株,1 hm2低地竹林平均有8 124株活株和4185株死株。高地竹竹稈平均生物量為51.3 t/hm2,低地竹竹稈平均生物量為70.3 t/hm2。高地竹和低地竹的烘干竹稈平均年增量為 8.6 t/hm2和 10.1 t/hm2。此外,埃塞已經引進了20多種竹子,其中馬來甜龍竹(Dendrocalamus asper)、版納甜龍竹(D. hamiltonii)、黃竹(D. membranaceus)、巴苦竹(B. balcooa)和龍頭竹(B. vulgaris)在大部分氣候帶生長表現良好,為埃塞豐富竹子生物多樣性和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1.2竹林經營管理
埃塞的大部分竹資源屬于州政府財產,只有約2%的竹林是私有的。政府所有的竹林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在竹林附近生活的農民需要靠這些竹林或者土地謀生,但沒有所有權和使用權,結果導致偷砍亂伐、毀林開荒。因上述現象以及在旱季時林火和低地竹周期性開花造成大面積枯死等因素導致竹林資源急劇減少。在自然狀態下,低地竹大約在40年左右開花一次后整片竹林枯死,開花后結的種子成熟后自然墜落地面,雨季來臨時萌芽,長出竹苗,開花枯死的竹林就能慢慢自然恢復到正常竹林。由于當地人口數量增長很快,在低地竹開花枯死后,當地農民會將枯死的竹林燒掉,開墾成農業用地或者定居點,這樣竹林面積不斷萎縮,缺乏竹林的可持續經營。同時,無序的采伐也導致竹材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目前,埃塞竹材供應零散,且無規范的采伐標準,更無資源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竹材采伐取決于中間商的需要,隨采隨賣,缺乏存放場所。一些偏遠地方的竹林由于沒有采伐,竹林密度太大,達4萬根/hm2,老竹、死竹很多,竹林衰敗,竹材質量不高。
埃塞傳統造林一般是移篼造林,選取母竹、挖鞭帶土,但只是少量農民在自己土地或房屋附近采用這種造林方式。近年來,國際竹藤組織在埃塞開展了許多竹林繁殖培育的項目。新的造林地點,選址在有水源的地方建立竹子苗圃,搭建遮蔭棚,大多采用種子營養袋育苗。大約6個月的竹苗可于雨季挖穴造林,造林4年后即可成林。這些項目會培訓農民如何辨認竹子年齡,采伐3年以上竹及老竹,使竹林形成一個合理的年齡結構。竹林采伐應在旱季進行,因為旱季竹材中糖和淀粉含量較低,不易蟲蛀和霉變。國際竹藤組織的這些竹子繁殖、造林及采伐技術已經應用于埃塞國家層面的大型世行和其他國際項目點上的苗圃和造林活動中,營造了數千公頃新竹林,改造了部分沒有經營管理的天然竹林,為竹林的可持續經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 埃塞竹資源利用
埃塞竹農主要靠賣竹稈來獲得收入。竹子主要還是一些傳統的利用,如竹家具、竹建筑、燃料、飼料,一些土著社區將低地竹和高地竹的竹筍作為食物來源。2006年從中國引進機器和技術生產竹地板和機制竹編窗簾,標志著埃塞竹子工業化利用的開始。2009年國際竹藤組織開始將中國的竹炭和炭粉成型技術引入埃塞。
2.1竹家具
竹家具是埃塞目前最重要的竹產品之一。竹家具可分為傳統竹家具和現代竹家具2大類。傳統竹家具產品包括竹席、雙人沙發、桌子、架子、凳子和咖啡杯盒。這些產品面向農村家庭、當地咖啡店、擦鞋店、鄉村餐廳和開放市場區域的商店。其中竹席的生產和銷售是竹產區農民重要的額外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制作竹席是一種兼職和季節性就業的創收選擇,主要生產季節為農閑時間。由于高地竹節間較長,1~2年生竹稈宜生產竹篾來制作竹席。竹席不僅可以用作農村家庭室內的地板和天花板、隔斷,同時還可用于室外圍欄、建筑工地屏風、苗圃的遮陽網以及農業和園藝干燥烘干用的墊子。傳統竹家具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差、飾面差、連接易松脫,由于昆蟲、真菌和霉菌的危害導致其耐用性較低,缺乏良好的儲存環境以及工藝技術落后等。現代竹家具產品包括沙發套裝、餐具、電視架、梳妝臺、書架、隔板和凳子。這些產品主要迎合城市市場需求。實地考察顯示,約75%的工人從事現代家具的生產,其余25%的工人從事傳統家具的生產。現代化的竹家具產品正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其中50%以上的企業和60%以上的工人都聚集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使其成為最大的生產和消費中心,同時導致相同家具在不同城市的售價與利潤存在差異。例如,相同的竹凳,在因吉巴拉地區的單價為60~70比爾,利潤為10~20比爾,而在巴赫達爾地區其單價可高達120比爾,利潤則可達70比爾。
2.2竹建筑材料
竹產區農村住宅廣泛使用竹建筑材料作為墻壁、地板、天花板以及內外飾面的主要結構材料(表1)。建筑用竹材主要來自農戶自有農場、社區竹林和國家保護林(有特殊許可自給自用)。埃塞有著豐富多樣的傳統竹建筑實踐經驗和技能。埃塞南部錫達馬地區的圓形竹編竹屋非常有名。這種竹建筑是一個獨特的蜂巢狀結構,通過在結構上固定一層編織竹席來作為外飾面,隔斷也是用竹編的。這些傳統竹屋可以使用長達40年,但編織竹席外飾面通常在大約15~20年后更換。另一種阿姆哈拉州的竹屋是一種受伊斯蘭教影響的傳統竹材建筑。這些竹屋在當地被稱為Kebeles,這些同心圓的竹屋由1個中心柱支撐,屋頂由4根竹子進一步加固,這些竹子的一端被塞進環梁水平的編織墻中,另一端伸出茅草屋頂。墻壁由地面上的結構竹稈和圍繞這些構件的竹子編織填充物組成。屋檐有意設計得很低,以保護竹屋免受強風破壞,同時還可以保護竹墻免受雨淋。除了傳統竹建筑以外,竹材還廣泛應用于其他類型的建筑。埃塞是非洲最大的難民收容國之一,有26個難民營收容了約85萬難民。據難民和回返者事務管理局官員稱,竹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被大量用于搭建難民營。除此之外,國際竹藤組織聯合埃塞工業部與聯邦中小型制造業發展局多次共同建造現代化示范房屋(原竹/膠合竹) ,證明了竹子作為建筑材料的適用性和耐用性。竹子還被廣泛用作酒店、度假村和餐廳的墻壁和天花板裝飾。
2.3竹能源利用
竹子作為一種能源原料可用作燃料、竹炭、炭餅和炭球。竹子在埃塞廣泛用作燃料。鑒于壁厚和竹稈的半實心性質,高地竹或低地竹適合用作燃料。此外,高地竹的竹片和加工廢料也被用作燃料。用作燃料的竹子主要來自國有竹林或社區竹林。私營工業公司用竹工業加工廢料碳化來生產竹炭、炭餅、炭球,然后通過超市等零售商將其出售給消費者。由于竹子生長速度極快,具有木本性質,且熱值相對較高,因此作為木制生物質替代能源具有很大潛力。許多發展項目,包括INBAR-EU生物質項目、GIZ和礦業和能源部運營的項目,通過在埃塞的竹子種植、竹林管理、竹燃料利用、竹炭制備、竹炭成型和改良爐灶生產等各方面的培訓,成功地將竹子生物質能源生產的知識傳授給了埃塞,同時還引進了設備和技術,以推廣生產竹炭(和其他農業廢棄物)、炭餅和竹能源產品。埃塞引進的設備包括用于竹炭生產的金屬窯和磚窯、機械或手動炭成型機、電粉碎機、攪拌機。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竹炭企業在埃塞開展經營。
2.4竹飼料
竹葉被當地農民廣泛用作牲畜(騾子、馬、牛、綿羊和山羊)的飼料。由于旱季缺乏其他綠色飼料和樹葉,竹產區農民每年(12月至次年6月)使用竹葉作為飼料。當地農民認為低地竹葉比干草好,低地竹葉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當采伐竹稈時,農民用新鮮的竹葉喂養牲畜,也可以從竹叢中采集竹葉。牧民還可以“彎曲”竹稈,以使牛在干旱季節自己食用綠色竹葉。此外,干燥的竹葉和那些掉落在地上的竹葉在被小雨濕潤后也是牛的美食。
2.5竹筍
只是在本尚古勒—古馬茲州和南方民族州的一些土著社區將低地竹和高地竹的竹筍作為食物來源。對2種埃塞本土竹種營養成分研究表明,這2種竹筍都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但與低地竹相比,高地竹竹筍的營養價值更好,含有更高水平的多酚和類黃酮,表現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雖然在埃塞竹筍沒有被廣泛用作食物,但具有良好營養品質的本土竹筍可以作為臨時救急食物,為竹種植區的社區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3竹產品國際貿易
埃塞在全球竹子貿易中的地位仍很低。2019年全球竹產品貿易30.54億美元,但埃塞僅進口了1075 t、價值124萬美元的竹制品。進口的主要竹制品包括竹膠合板67.6萬美元、竹衣架30萬美元、竹地板17.6萬美元。在埃塞,10層以上的建筑多為中資企業承包,竹膠合板主要是中國在埃塞的建筑企業進口,用作水泥模板。考慮到埃塞是一個經濟發展很快的非洲國家,中資企業可以在埃塞投資竹(或竹木)模板及竹地板等家居用品。此外,2019年埃塞出口了價值7.8萬美元的竹制品,主要出口產品是竹編籃筐5.6萬美元,竹板和竹簽各1萬美元,由于產品質量原因,其主要出口到非洲市場。近幾年,埃塞進口的竹制品數量不斷增加,而出口量相比較少(表2)。
4埃塞竹產業發展前景及中埃竹業合作展望
4.1埃塞竹產業發展前景
埃塞作為一個森林覆蓋只有15.7%的國家,木材資源極度匱乏。由于竹子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生長周期短,竹資源是最有希望和最適合替代木材的資源。除現有的147萬hm2竹林外,埃塞環境、林業及氣候變化委員會和世界資源研究所已經規劃確定了300萬hm2適合竹子恢復的土地。埃塞政府已經發布了2019—2030國家竹產業發展策略和行動計劃,計劃再造20萬hm2竹林。2022年埃塞投資局已將竹產業列入優先鼓勵投資的領域。這些規劃極大地鼓舞了投資者進入竹產業的信心。除本國投資者外,已經有中國和歐洲投資者開始投資埃塞的竹漿造紙、竹炭和重竹生產。
自2021年1月啟動以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非洲自貿區)建設在穩步前行,推動非洲大陸邁向經濟一體化。非洲自貿區不僅為埃塞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帶來了新希望,也給竹子貿易和合作帶來了新機遇。2018年在北京舉辦的中非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建立中非竹子中心,以促進中非竹藤發展。中埃兩國已經確定將中非竹子中心建在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預計2年內可以建成投入使用。該中心以竹子培訓、示范和研究為主要功能,將為埃塞乃至非洲培養竹產業發展人才,開展竹子研發和示范,極大地促進埃塞竹業快速發展。
4.2中埃竹業合作潛力
中國竹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竹工業化以來,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2020年全國竹林面積700萬hm2,全國竹產業產值達3198.99億元,2019年中國竹產品出口貿易總額高達21.3億美元,占全球竹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的67%。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竹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1)竹產業競爭力較弱。我國大部分竹材加工企業規模偏小,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勞動力密集,生產水平落后。
2)竹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創新技術缺乏。我國竹產業業內存在低價惡性競爭,產業發展處于進退轉折的關鍵時期,亟待技術升級,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企業贏利空間小。
3)國際市場開拓不足。由于宣傳推廣不夠,加上國外出口市場設置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削弱了我國竹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竹產品國際市場開拓。
竹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亟需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其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來進行。2017年中國國家林草局局長訪問埃塞,在亞的斯亞貝巴簽署了中埃林業合作備忘錄,備忘錄除林業內容外,還包括竹業合作,并同意共同籌建中非竹子中心等。埃塞作為世界上竹子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之一,加之勞動力便宜,市場需求巨大,而且埃塞是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先行試點國家(2015)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合作投資國家(2017)。根據埃塞工業園政策,以出口為主和大量解決就業的項目,不僅可以享受多年免稅,埃塞政府還給予一定的配套融資,這些均表明中埃竹業合作潛力巨大。
4.3 中埃竹業合作建議
為緩解埃塞木材資源的嚴重不足,考慮到竹子資源豐富,建議可以以竹代木,合作開展竹子研究,可持續經營好竹林,研發各種市場急需的竹產品,推動中國企業去埃塞投資竹產業。
1)營造竹林。對現有竹林進行可持續經營管理,以生產滿足竹業發展的高質量竹子原材料。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竹產品對原材料的需求(竹材及其制品、生物質能源和食用筍),建設苗圃,實施竹子大量繁殖,營造竹林。對已有竹林進行竹林密度和年齡結構管理,以及采伐前和采伐后技術研究,及時采伐成熟竹子。研究監測竹子開花周期,及時收集成熟竹種子用來繁殖造林,或者將竹子儲藏在冷庫中供以后育苗使用。對開花竹林及時更新,或者保護開花竹林,讓其不受人為干擾實現天然更新。
2)建立竹子研發機構。充分利用中非竹子中心這個平臺服務埃塞及非洲竹產業。中非竹子中心除培訓設施外,還有實驗室、竹子加工示范車間、苗圃及示范林。利用中國竹業世界領先的地位,在埃塞成立專門的竹子研究機構,與中國竹子科學家和研究機構進行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領域包括竹子種質資源保護與引種、竹林培育和竹產品研發、加工利用。結合埃塞竹子特性,利用中國的竹加工技術和設備,研發出供應當地、非洲和國際市場需要的竹產品。
3)豐富本地竹資源產品應用。低地竹是優良的制漿造紙原料,埃塞政府或企業可以與中國竹子科學家和有意投資埃塞的中資企業合作,開展高產竹漿林基地建設。同時可以將大量低地竹天然林中的老竹、死竹采伐,生產生物質壓縮顆粒做燃料,或者生產竹炭及活性碳,制成炭餅炭球,供應當地及國際市場。還可以炭熱電聯產,生產的電力和熱蒸汽供竹子制漿造紙用。高地竹適合用作生產重竹和竹子集成材,與中國投資者合作,建立高地竹工業用材林基地,通過年齡結構和密度調控,穩定地提供重竹和竹子集成材所需要的大尺寸竹材。除此以外,由于埃塞2種竹子都可以作為筍用,建議開展這2種當地竹品種及引進的優良叢生筍用竹種篩選、叢生竹筍用林基地建設等工作,開展竹筍加工研究和試驗示范,試制各種竹筍產品來測試市場,為埃塞國內及國際市場提供竹筍制品。
4)加大竹業招商引資。建議當地企業以生產滿足當地和國內市場的竹產品為主,外資企業主要生產出口非洲自貿區和國際市場的竹產品。加大竹業招商引資,發展竹子產業園。因為埃塞貿易逆差非常大,缺少外匯,如果能出口竹產品創匯,肯定能得到埃塞政府的鼓勵和大力支持。豐富的竹子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需求,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平臺,到2030年埃塞竹產業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首頁
會員中心
電話